1953年7月27日,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在板门店签订。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、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签字仪式,并在协定上签字。28日,金日成元师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协定上签字。28日,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。29日,交战双方交换经双方司令官签署的停战协定。协定以北续3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,双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成立非军事区。《朝鲜停战协定》的签订,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。
PART
01
签订背景
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25日入朝以后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,到1951年间,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“三八线”附近,迫使他们停止在原来发动侵略战争的地方。面对着强大的中朝军事力量和强大的世界和平力量,加上帝国主义内部各种矛盾日益严重,美帝国主义不得不接受我方提出的建议,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了朝鲜停战谈判。但是,在谈判过程中,美帝国主义提出了种种无理要求,不断制造种种障碍,又用施加军事压力的办法,妄图迫使我方接受其无理的要求。中朝方面坚持正义的立场和原则,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,在谈判桌上不断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论计,并在战场上给予敌军以严厉的惩罚,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讹诈,最后迫使美帝国主义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。
进行谈判
PART
02
谈判于1951年7月15日在开城举行,后来改在板门店举行。到1953年7月27日《停战协定》签订,谈判历时2年零17天。谈判时断时续,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。美国始终报着不愿平等协商的态度,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,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,先后发动了“夏季攻势”、“秋季攻势”,甚至使用了细菌武器。1952年10月,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,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,但又以惨痛失败而告终。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时,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进行破坏和拖延,搞所谓“自愿遣返”。1953年3月30日,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的新建议,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,使已经中断6个月的谈判正式复会。
PART
03
签订协定
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,中、朝、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《朝鲜停战协定》,从7月27日晚10时起,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。
协定全称《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》,全文共分5条,63款,主要内容有: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,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,以建立一非军事区;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,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,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;协定生效后60天内,双方应将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,将其余未直接遣返的战俘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;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,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,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,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。
▶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!宁夏学联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
▶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人民日报刊发系列评论!
▶改革关乎国运 创新决胜未来
来源丨百度百科
编辑丨孙 悦(宁夏大学 实习生)
校审丨杨 赟
审核丨陈荣鑫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